一、廣東陶瓷「煤改氣」
2020年廣東肇慶、清遠、江門、佛山四大建陶產區超800條生產線被要求扎堆在2020年內完成“煤改氣”,這被譽為史上最大規模的“煤改氣”,覆蓋生產線超過全國的四分之一,對全國建陶產區格局、產品結構調整等均產生了重大影響。
並且,這輪「煤改氣」掀起了廣東陶瓷繼產業轉移之後,近十年來最猛烈的退出潮:其中,肇慶計劃關停退出的企業有15家55條生產線;清遠關停40多條生產線;佛山、江門亦有大量的生產線關停退出…根據2020「陶業長徵」調查數據顯示,截至2020年底,廣東全省僅剩741條生產線,相比2017年的962條,過去三年間共有221條生產線退出。
影響更深遠的是,廣東一動,全國皆震!廣東「煤改氣」帶來的產能壓縮、成本攀升,致使一部分業務訂單外流至江西、山東、四川等陶瓷產區,刺激了這些產區的逆勢擴張與熱銷,廣東一批二三線品牌的經銷商亦轉投其它產區尋求合作。
二、上市陶企高層變動
2020年,科達製造、歐神諾兩大上市公司高層均發生較大變動,成為陶瓷業廣泛關注、熱議的重大事件。
首先是4月23日晚間,科達發佈公告稱,吳木海辭去科達總經理一職,其崗位由佛山市恆力泰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學先接任;隨後的6月8日晚間,科達再次發佈公告稱,董事鍾應洲因個人原因,申請辭去所擔任的公司董事職務…
同時,宏宇集團董事長梁桐燦多次透過大宗交易方式增持科達股份,截至2020年11月3日,增持後持股數為3.79億股,持股比例達20.08%,成為科達第一大股東。
陶瓷業另一家上市公司,歐神諾9月25日亦發布重要通知:鮑傑軍不再擔任公司董事、董事長職務,改由吳志雄擔任;陳家旺不再擔任公司董事、總經理(總裁)職務,改由丁同文擔任;同時,龐少機擔任公司董事、副總經理(副總裁)職務;而其餘董事,高管任職不變。
三、碧桂園入股蒙娜麗莎、歐神諾
2020年5月5日晚間,蒙娜麗莎發佈公告稱,碧桂園創投約5億元認購蒙娜麗莎2712萬股,本次發行完成後,碧桂園創投將持有蒙娜麗莎6.22%的股權。而在4月12日,碧桂園創投同樣以5億元認購帝歐家居26766595股,發行完成後,持有帝歐家居6.5%的股權。
不過,8月15日前後,蒙娜麗莎、帝歐家居均與碧桂園創投簽署了《戰略合作暨非公開發行股份認購協議之終止協議》,對上述已簽署的協議予以終止,且《戰略合作與非公開發行股份認購協議》自始未生效,任何一方無須承擔違約責任。
到了12月22日,碧桂園再次入股蒙娜麗莎。不過,這次是蒙娜麗莎集團的全資子公司——廣西蒙娜麗莎新材料有限公司。蒙娜麗莎集團、廣西蒙娜麗莎及碧桂園創投三方約定,碧桂園創投以人民幣2億元,認購廣西蒙娜麗莎新增註冊資本6,242萬元,剩餘部分即人民幣13,758萬元計入資本公積。
雖然入股一波三折,但在業界人士看來,這標誌著「宇宙第一房企」正式進軍陶瓷產業。陶瓷產業與泛家居、設計裝飾、房地產等產業的融合更加緊密。
四、屋瓦新國標7月1日實施
2020年7月1日,燒結瓦新國標《GB/T21149-2019》正式實施,新國標對比舊國標《GB/T21149-2007》品質標準大幅收嚴,影響全國200多家陶瓷瓦廠,推動我國陶瓷瓦產業、產品「質」的提升。
建陶屋頂瓦產業一直以來執行的《GB/T21149-2007燒結瓦國家標準》於2007年11月1日公佈,2008年6月1日起實施,明確規定了燒結瓦的定義、分類、要求、試驗方法、檢查規則、標誌、包裝和儲存。 12年來,一直是我國燒結瓦生產過程的權威參考。
但隨著品質消費時代的到來,市面上高性能的燒結瓦產品越來越多、物理性能更加卓越,如果仍以2007年標準作為行業入門門檻,已無法適應行業及市場需要,難以衡量產品優劣,甚至於許多企業在實際生產及經營過程中反映「標準太低”,直接忽視該標準。
瓦業人士表示,如果行業標準缺失或過低,容易導致企業各自為政,產品品質參差不齊,劣質產品充斥市場,給整個行業的發展蒙上陰影。新標準實施後,將在燒結瓦行業掀起一場“品質革命”,倒逼全國燒結瓦企業嚴格執行產品品質內控標準,大幅減少產品破損大、裂紋多、黑心、變形較大、色差等質量問題。
五、「陶業長徵V」全國瓷磚產能調查啟動
2020年7月17日下午,「陶業長徵V·2020中國瓷磚產能調查」在佛山正式啟動。新一季陶業長徵由《陶瓷資訊》35人組成的調查小組,歷時半年,實地走訪全國31個省(市、自治區)、2600多個縣(區)、1155家工廠現場調查,全部行程達10多萬公里,並於2020年底集結出版20萬餘字的《2020中國建陶地理調查及中國瓷磚產能報告白皮書》。
近三年來,環保與政策迭代加劇,生產線技改更為頻繁,岩板、中板、厚磚等新品類佔比持續攀升;同時陶瓷行業進入劇烈的“洗牌期”,大量的陶瓷企業退出以及生產線閒置;智慧化、自動化設備得到大規模應用,一線生產工人數量急劇減少,人均產值顯著提升……這些新變化背後的產業數據,印證著中國建陶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新情勢下,「陶業長徵」重新整裝出征,在原有基礎上,更深層次地調查全國陶企產能、產值、用工、品牌、經營等20餘項數據指標,透過大數據更全面地反映分析當前全國建陶產業發展概況,為陶業未來的提質增效,提供科學、清楚的參考依據。
六、東鵬上市
經過3年多的籌備與等待,2020年10月19日,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,這是即蒙娜麗莎、帝歐家居後,陶瓷業又一家上市企業。
根據2019年年報顯示,在報告期間內,東鵬控股實現營業收入67.52億元,年增2.00%;淨利7.94億元,年增0.09%。而作為公司的主業-磁磚板塊業務在2019年的營業收入達55.58億元,年增3.94%。
此次東鵬成功登陸A股,對於中國陶瓷衛浴發展來說,是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因為環保等因素,陶瓷企業上市難度極高,即便勉強算上悅心健康(即斯米克瓷磚)也不過寥寥數家,東鵬控股成功登陸A股市場,尤其是以橫跨瓷磚、衛浴兩大品類的身份“成功闖關”,給因為疫情影響而下滑的陶衛行業注入了“強心針”。
七、磁磚鋪貼機器人上崗
2020年10月,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,一次發布了9款建築機器人,包括樓層機器人、室內噴塗機器人、地磚鋪設機器人和牆磚鋪設機器人,並且這批建築機器人,已經在碧桂園佛山順德鳳桐花園項目,正式分批上崗。
數據顯示,地磚鋪設機器人、牆磚鋪設機器人施工效率是人工的2倍,施工品質優於人工,且施工成本低於人工。更重要的是,能夠24小時不間斷的工作,精準度更是遠優於人工操作,以及在高危險、高污染的環境下工作可大幅減少人體損害,保障人的健康安全。
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曾表示,中國是建築大國,建築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,但建築業大而不優,資訊化和智能化程度較低,目前「危、繁、髒、重」特點突出,與時代發展進步已不相適應,亟需對產業進行創新改造。
機器人或智慧型系統在工業上的大規模使用是必然趨勢。如今,牆磚、地磚鋪設機器人相繼正式上崗,「機器替代人工」將對建築陶瓷下游的裝飾裝修及鋪設施工環節帶來革命性影響。
八、「佛山陶瓷」集體商標成功註冊
2020年12月10日,佛山市陶瓷產業協會發佈公告:佛山市陶瓷產業協會申請註冊的「佛山陶瓷」集體商標(第26274559號)已於2020年9月14日正式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批准。有效期限為:2020年9月14日至2030年9月13日。
「佛山陶瓷」集體商標註冊難度很大,過程一波多折,期間曾三次被駁回,此次能夠成功註冊實屬不易。
“佛山陶瓷」聞名遐邇、有口皆碑,但一直以來,全國絕大部分非廣東產區的陶瓷企業基本上都打著「佛山陶瓷」的招牌,有的是在佛山註冊成立一家陶瓷公司,卻在廣告宣傳和產品包裝上突出「佛山製造」;有的是先發貨到佛山,換上佛山的包裝及掛有佛山車牌的貨運車輛後,再銷往全國各地的方式混淆視聽,但產品品質卻參差不齊,嚴重侵害了「佛山陶瓷」的品牌聲譽。
九、高安培「集中供氣」成功試運轉
2020年12月13日上午7時9分,全球最大的全自動煤製氣「高安濟民可信清潔能源計畫」成功試產供氣,標誌著高安建陶基地企業將正式採用“集中供氣”,邁入清潔化生產時代。
根據高安市政府與濟民可信簽訂的合約初步測算,集中供氣後價格將比使用天然氣便宜10%以上。同時,比起企業煤製氣,清潔瓦斯更乾淨,使用後窯爐升溫穩定,氣體品質穩定。
在全國建陶企業面臨「煤改氣」壓力,及飽受「煤改氣」後生產成本攀升、供氣不穩定的大背景下,濟民可信「集中供氣」計畫的成功投產,預示著高安產區、高安建陶產業將邁入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,對高安建陶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。對整個建陶產業,乃至全國所有用煤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里程碑意義。
十、科達100%收購義大利唯高
2020年12月30日,科達製造以1120萬歐元(約0.89億元人民幣)的價格向Witaly購買其持有的意大利I.C.F.&WELKOS.P.A.(下稱“唯高”)40%的股權。
而先前的2018年9月26日,科達曾以約1,680萬歐元(約1.35億元)的價格,向Witaly購買了其持有的唯高60%的股權。再加上此次收購的40%股權,這也意味著,科達製造已完成對義大利唯高100%的股權收購,兩次合計耗資2800萬歐元(約2.24億人民幣)。
資料顯示,義大利唯高成立於1973年,主要業務範圍包括陶瓷及食品業機器設備的設計、製造、銷售及安裝,在義大利本土,乃至歐洲、非洲、中東、北美市場均有一定的影響力。科達100%收購義大利唯高,標誌著中國陶機裝備更深一步走向世界,實踐「全球化」策略。
(文章轉載自陶瓷資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