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你承不承認,身為一個陶瓷人,你的工作節奏就是和一年兩屆的「陶博會」、一年一屆的「波隆那展」息息相關。
搞設計的,不是為這兩個展會趕設計稿而日以繼夜,就是忙於追逐展會的設計元素馬不停蹄;搞生產的,不是為這兩個展會趕著打樣,就是在配合打樣研發的旅途上;至於銷售和老闆們,更不必說,忙接待客戶、忙銷售簽單、忙摸競爭對手底細;市場部和媒體人,筆者就不說了,說多了都是“淚”,連這些職業人的家屬,都被訓練出來了:一到展會期間,自動後援配合,無條件支持才能避免嚴重的家庭戰爭。
事實上,稍有對比不難發現:時間往前推個三五年,尤其是陶瓷數碼噴墨技術在中國的全面普及之後,你看到的博洛尼亞展和陶博會,通常是一前一後,元素趨同。
應該說,中國的陶博會上所展現的趨勢元素,始終緊緊跟著波隆那展會上呈現的趨勢元素,幾乎到了亦步亦趨的程度。印像中特別明顯的有:六角形切割花件、不規則幾何拼貼、混搭風潮、水泥磚潮流、陶瓷規格的趨向大尺寸風潮、大板風潮、色調黑白灰現代風、啞光面、水磨石回歸等等。相信對此,業內人與筆者一樣記憶猶新。
以陶瓷大板和水磨石為例,尤其是水磨石風潮,博洛尼亞展前腳剛出,佛山的陶博會上馬上一片風靡,勢不可擋的感覺。
更有甚者,還有畫風是這樣的:企業一邊有人在博洛尼亞展會現場收集拍照和視頻,一邊國內有研發設計團隊守在手機旁邊看,合適了就交代拍多點,多個角度,仔細點,細節再細點。很快,借助陶瓷數位噴墨印刷技術,樣磚就出來了。陶博會上的最新產品,搞定!
那是一段瘋狂的時期。陶博會跟在波隆那展之後,企業們瘋狂模仿,令展會上所顯示的產品和潮流趨同,瘋狂到——亦步亦趨。陶瓷數位噴墨技術的普及,帶來的是產品嚴重同質化,創新面臨了極大的被跟隨和複製風險。
然而,隨著科技成熟之後,隨著喧囂的沉寂,這個瘋狂階段在今年以來,似乎逐漸被打破。陶博會與波隆那展,開始分道揚鑣!
截止到本屆秋季陶博會的第二天,對比在今年博洛尼亞展現場觀展所得,筆者看到了本屆展會上更多中國市場自己的方向。
其中特別值得提及的不同有幾點:其一,陶瓷大板的持續深化推廣與應用。其二,智慧家居、環保概念的滲透與打造。其三,互聯網類整合平台及整裝公司等第三方配套公司大軍的加入。
先來看看關於陶瓷大板趨勢方面,兩個展會對比吧。
先前,筆者已經有稿件表述過:今年的意大利展,一改過往的風格潮流趨同化,潮流元素一眼就明朗的特徵,而更多是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的態勢。展會現場,筆者所見,除了復古模仿人類建築的舊磚牆外,更多是各展所長,且規格也有重新復甦小規格和更多繽紛規格的趨勢,反而陶瓷大板的展示,相對有限。而不是如以往,要嘛是天下一片大規格,要嘛是各種混搭,再不然就是水磨石天下。 (從技術製程到設計展示,波隆那展上的這些趨勢不容錯失)
但在本屆的秋季陶博會現場,筆者卻看到了咱們國內更多關於陶瓷大板的固守和堅持,不少大品牌仍然固執地持續延續了此前“無品牌不大板”的趨勢,並更多的從綜合家居應用層面和強調牆地一體、大板聯紋等繽紛的展示。
譬如,在中國陶瓷總部基地的臨展區內,幾乎展示的統一主題是陶瓷大板(包括岩板),展示形式通常是:牆體、地面、家居麵板,包括檯面和櫥櫃等等。以薩米特、東鵬、蒙娜麗莎等為代表的品牌,紛紛展現出陶瓷大板的各種應用與搭配。除了家居面板的展示外,此次展會呈現出更多的牆體一體化概念和大板連紋概念。
筆者印像中,先前在波隆那展現場看到的,如此堅持大板展示的企業,中國的8家企業中就有不少品牌參與。譬如,簡一大理石瓷磚、薩米特、冠軍、諾貝爾、博德、歐文萊等等。其他有展示陶瓷大板或岩板的企業,除了幾家專業生產岩板的義大利知名企業外,就是少數涉足中國市場或印度等市場的品牌。
對此,筆者曾與參展的國外知名設計企業有簡單交流,他們對此有過以下說法:大尺寸的產生,是技術成熟後在產品領域的反饋,它令大、更大、超級大成為了可能性,於是,早先幾年,基於這種技術的新鮮感和工業生產動力,設計走向了這種大尺寸方向。但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技術的成熟應用和推廣,這種基於工業生產導向的、技術的新鮮感過去了,設計開始沉澱和思考。義大利作為一個手工如斯傳承經典的知名國度,文化基因中對手工製作有著傳承的固有堅守,所以,我們判斷手工和復古的回歸,大家對各自擅長領域的堅守,將是下一個潮流趨勢。
基於此,在博洛尼亞展現場,陶瓷大板一統天下的趨勢、黑白灰色調的整齊劃一、水磨石元素的無處不在被更多規格、更多色彩和更多不同紋理花色所替代,潮流元素被分散,以繽紛的百花齊放形式呈現。
但是本屆陶博會,大家仍在陶瓷大板領域,整齊劃一的堅持!實為一大不同。
其次,看看環保概念及智慧家庭層面的差異。
除了陶瓷大板這一趨勢產品,陶博會呈現出與博諾尼亞展的明顯比例不同外,環保和智慧家庭概念的打造,陶博會似乎亦更多呈現。
譬如,可伸縮的大板檯面、可發熱的瓷磚(智能恆溫)、負離子功能磚、遠紅外線功能磚、能量磚、呼吸磚、綠色板材等等,系列加註了高科技元素的產品,一樣為本屆陶博會對比波隆那展而言,增添了自己的特色。
在博洛尼亞展,筆者看到更多的是瓷磚仍然在其固有的基本屬性——裝飾功能層面的迭代更新,至於其他功能,他們似乎並不強調甚至並沒有太多關注和投入。
第三,網路平台、整個組裝等第三方公司大軍的進駐。
在陶博會上,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第三者平台公司與網路整合概念的凸顯。華夏展館內,立體家、酷家樂等網路平台持續堅守,另外一大波各類想透過網路思維整合的新型平台也紛紛加入,掃碼送禮免費用平台的操作,隨處可見。有的已經成型,有的剛起步,有的走在半道上。整合供應商資源和品牌的,整合設計師資源的,整合裝修公司的,整合泛家居領域的......
-不得不說,中國是個有無限可能的市場,儘管目前的建陶業已經處於整體趨勢下滑明顯的大洗牌階段,儘管此前不少類似互聯網平台思維的創業公司大量淘沙、批量倒閉,但都沒能阻止後面前僕後繼的生力軍,一批批湧入。
筆者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展會上看到類似現象並不多-不排除因為語言關係,導致資訊捕捉的缺漏。但筆者親歷知道,在義大利博洛尼亞附近的摩德納地區和薩索洛地區,要打的需要用當地電話聯繫當地的士公司預約叫車,但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,打車已經用上了滴滴軟體。此外,中國人出門都已經實現了不帶現金,直接手機搞定支付的便捷,但在義大利,公車還得丟硬幣。不知這一點是否能說明,中國的發展,從網路資源整合層面而言,快於義大利呢?就此,筆者亦曾和義大利文翻譯聊過這個事情,對此,義大利翻譯和義大利留學生均表示認同。當然,或許這一點也還有待深入考證。
無論如何,從亦步亦趨的跟風,到固執己見的堅持,透過陶瓷大板這一產品,本屆陶博會的呈現,筆者看到了國人自己的堅守。
以上為筆者不成熟見解,拋磚引玉。對此,你有其他什麼看法和思考?歡迎留言分享和來稿互動。